高粘度泵于1911年開發并投入市場后不久,在處理工作間隙大于相對運動零件之間正常間隙的某些類型的應用時,它的優點就變得顯而易見.它在高粘度泵內部的磨損更少.處理粘性流體時對馬力要求也降低了.
處理粘性流體的高粘度泵所需要的功率中,有相當一部分被用于剪切相對運動的表面之間的薄膜.由于某些原因,如果這些表面之間的工作間隙越大,則剪切流體薄膜所需要的功率量就越小.對于高粘性的流體,額外的間隙有助于實現高粘度泵的平穩運行.此外,額外的間隙可以在不造成明顯損傷的情況下,允許少量的細小固體通過高粘度泵.
為了建立和促進溫度與粘度所要求的額外間隙的一致性,高粘度泵公司開發了內嚙合高粘度泵的額外間隙標準,并將其增加到基本尺寸中.
考慮額外間隙時,應當考慮五種不同的表面.這些表面是:(1)轉子的外徑(O.D.)與(2)轉子的內徑(I.D.);(3)惰輪的外徑;(4)襯套的內徑(惰輪與高粘度泵體、轉子軸承座套或托架)以及(5)零件端部之間.
在轉子外徑上的額外間隙將增大高粘度泵泵體內徑與轉子外徑之間的工作間隙;轉子內徑上的額外間隙將增大月牙體外徑與轉子內徑之間的間隙;惰輪外徑上的額外間隙將增大月牙體內徑與惰輪外徑之間的間隙;襯套內徑上的額外間隙將增大惰輪銷或惰輪軸與襯套內徑之間的工作間隙;由于額外間隙的優點是降低馬力,但又并未在實質上影響流量,因此此時的額外間隙被認為是適合該粘度的最優值.
性能測試連續進行,確定了從750 S.S.U.至2,000,000 S.S.U.粘度范圍上的最優額外間隙.為了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并仍保持它能實踐應用于實際的高粘度泵零件,確定了八組間隙,以便覆蓋完整范圍的高粘度泵尺寸與粘度.在將轉子外徑上的額外間隙作為基礎的情況下,八組間隙的范圍為從.000英寸(最小值)至.040英寸(最大值).
對于處理25加侖/分鐘的30,000 S.S.U.糖蜜的K尺寸的高粘度泵,額外間隙將為:轉子外徑為.010;轉子內徑為.015;惰輪外徑為.008;惰輪襯套內徑為.004;托架襯套內徑為.002;額外端部間隙為.010.
在處理觸變性流體時(請參見第1個因素中的觸變性部分),由于流體在高粘度泵的封閉配合零件之間受力時會出現"變稀薄”的趨勢,因此規定通常采用比表觀粘度較小的間隙.
額外間隙主要用于處理粘性流體的應用,此外,也證明可有效用于合金高粘度泵,以降低高合金金屬的磨損趨勢,同時,還證明可有效用于高溫下使用的高粘度泵,以便補償高粘度泵零件膨脹率的差值.額外端部間隙增大了轉子齒部與頂蓋之間、惰輪表面與頂蓋之間、惰輪表面與轉子表面之間以及月牙體端部與轉子表面之間的工作間隙.因此,在以上所列舉的五種表面上所增加的額外間隙,可以在所有相對運動的零件之間增加工作間隙.
為了確定在指定粘度下所采用的額外間隙的實際數值,在使除額外間隙以外的所有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測試.在所有具有上述關系的五種表面上,按照小增量增加額外間隙,直到容積效率出現明顯下降.